.近看到一則暖聞:南京某企業員工龐先生一月初到石家莊出差,結果趕上疫情,抵達當天就被隔離。在酒店待了20天后,公司發現龐先生胡子拉碴、精神恍惚,擔心他抑郁,火速成立了“隔離同事慰問辦公室”,每天安排人遠程陪聊、陪吃、開展心理疏導。網民紛紛為這家有愛的公司點贊,夸他們是良心企業。
去高風險地區出差被隔離20多天,這樣的遭遇確實有點鬧心,但也是為配合防疫、為抗疫大局做貢獻。網民熱議此事,一方面是當事人“看發型就知道快瘋了”“靠出差提升地位”的喜感,另一方面是這家企業的溫度與人性化。
此前,有企業為節省人力成本“在線解雇”被隔離員工,有企業糾結隔離算不算曠工,有企業拒絕支付員工因工作出差被隔離產生的相關費用……不難理解為何網民齊夸這家企業。畢竟,特殊時期如何對待員工,更能看出企業精神的底色。也許無心插柳,但抗疫時期的情懷與擔當,效果堪比一部精妙的“形象廣告”。
另外,給被隔離的員工更多關懷,用陪聊陪吃防范抑郁情緒,并不需要公司額外付出太多人力物力財力,卻能讓員工感受到集體的溫情暖意,進而更有歸屬感。用這些細節把員工凝聚起來,.終受益的還是企業。
企業關懷員工成為新聞,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關懷屬稀缺資源的職場現實。其實,網民的每一次點贊,都是對理想工作模式的一次“站臺”。鑒于并非所有因疫隔離的人都能像龐先生這樣幸運,也得給各地政府、各用人單位提個醒,在嚴格落實防疫政策的同時,也要像對待奮戰在疫線的英雄一樣,對于確診者、被隔離者等群體,有更多體制機制層面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。(吉玲)
轉自新華網